法国轻喜剧 - Le Papillon (蝴蝶)

影视

https://youtu.be/zhYYY2pxiDg
演 员:Michel Serrault(米歇尔.塞侯),3届恺撒奖影帝;  Claire Bouanich(柯莱.布翁尼许),法国天才童星

    loren观后感:一部充满童趣的影片,让人哭笑不得的提问,诙谐的对白,无忌的童言。“依莎贝尔”,一种稀有蝴蝶的名字,却同时在两个人身上拥有两种不同的深刻含义——父亲对已故爱子深沉的许诺,母亲的名字在女心中最重的份量,这一切全都融化在蔚蓝的天空、绿色的原野、高高的山峰中。《Le Papillon》既可以作为一部风光片,也可以作为一部情节片,同时也可以作一部音乐片,没有过多渲染手法,通过对两个不同年龄的人的内心世界点到而止的挖掘,通过两颗追寻蝴蝶的纯真之心的碰撞、摩擦与交融,影片揭示的是人性中最简单的东西父爱与母爱。

    下面是引用网络的一段文字:

    真心推荐大家快去欣赏。剧中有许多诙谐对白,经由第一次接触蝴蝶的丽莎童稚的口中冒出来,更是让人笑得东倒西歪。其中最传神的是,她看了老爷爷从包裹中拿出来的繭,没头没脑地问道:“你的蝴蝶是什么牌子的?”好像看到人家从百货公司买回来的饰品,问一下是什么牌子的一样。又让人不禁想起以前第一次看到大学标本室中每一只蝴蝶标本,虫针上都别了一个小“牌子”:“虫签”是也。我们把采来的昆虫做好标本之后,都会用小小的纸片做成的“虫签”,上面以极细的针笔标明这只蝴蝶的学名,再把自己名字写上去,也把采集地、采集时间记在上头。一位老师曾说:“没有虫签的标本就没有价值”。

    《蝴蝶》剧中的主角“伊莎贝拉”(Isabellae),其实不是蝴蝶(butterfly),而是蛾(moth)。却不能说它字幕翻译错了,因为虽然有些蛾比蝴蝶美丽更胜一筹,如马达加斯加岛的彩燕蛾、本片中的伊莎贝拉,但是蝶、蛾在一般人心目中,不啻有着天使与魔鬼之别。试想片名改成“蛾”(The Moth),还能吸引多少人去看呢?在法文中,蝴蝶和蛾确实是同一个字。特地翻出多年前所读的东方版法布尔《昆虫记》第三册:大自然有夏日歌手-蝉,其中《大纹白蝶与甘蓝菜》这一篇中提到:

    在昆虫学的分类上,蝴蝶和蛾类都属于“鳞翅目”,也就是“翅膀上有鳞片的昆虫”。…这两种无法完全用特征区别出来的昆虫,我们以“蝶类”和“蛾类”来称呼,英语则称它们为butterfly和moth,在很多地区却是以相同的名字来称呼。例如法布尔老师所说的法语,不管蝴蝶或蛾类都叫做“巴比用”。“巴比用”(papillon)是来自拉丁文中的“巴比里欧”(papilio)这个字。“巴比里欧”除了表示蝴蝶外,还包含了帐棚或旗帜的意思。或许是拉丁文诠释在风中备“哗啦哗啦”随风飘动的旗帜和“叭达叭达”振翅飞舞的蝴蝶时,发现两者都充满动感,因而产生联想吧!汉字里的“蝶”,右边“?”字的意思是薄平状,例如在“?”字上面加上“草”字头,就成了“叶”字,如果加上“石”字边,就成了“碟”字,它们都有薄而平的特质。所以“蝶”指的是一种扁平、翩翩飞舞的昆虫。可见中国人在造这个字时,取的并不是声音,而是把蝴蝶的模样灵活的表现出来!

You Might Also Like

No Comments

Leave a Reply